Saturday, August 05, 2006

专家已死?

如果说尼采宣告上帝已死,那麽互联网将宣告专家已死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一个挡不住的趋势。

就拿最近的以黎战火来说,如果只透过美英主流媒体,我们将只看到以色列之所以大动肝火是为了拯救两名被掳士兵,说不定以色列这种倾全国之力为抢救两位大兵之举还会被罩上光环,而黎巴嫩平民则全都变成真主党,跟奥沙马一样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恐怖份子。

所幸互联网的发达,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面的故事─黎巴嫩人民在部落格记下了他们每一天遭以军轰炸的心情故事,甚至把拍到的以军连妇孺都不放过的血淋淋照片或短片上传。顷刻间,真相公诸於世,甚至迫使主流媒体不得不跟进报导,同时也激发了全球反以声浪。

同样的在我国,校园暴力问题绝不是新鲜事,但若不是YouTube.com上的短片动感画面让人震撼,社会大众也不会开始关注这个问题。

暂且不论这些画面的可信度有多高,至少它们提供给我们另外一个视野,或者是“专家们”看不到甚至不愿看到的角度。

这些写日记或上传照片的人都未受过专业(采访或摄影)训练,画面蒙 失焦,甚至抖动摇晃,但它们触目惊心是因为它们够写实。

有人称这些人是公民记者,借助唾手可得的工具,有目的或是无意识地记载身边发生的事。在没有政治顾虑或财团老板的压力下,他们畅所欲言,从个人的角度出发,记录不公不义或有趣(看热闹心态)的事。

这批人已越来越多且遍布世界各地,并已渐渐地形成一股力量,就连大型的媒体公司也不敢小觑。美国CNN近日宣布设立一个永久“报料”网页,仿艾YouTube.com让用户能上载照片、图表、音像等资料,以此搜集整合来自民间的消息。

也许你会争论所谓的报料(爆料)可靠性究竟有多高?是否有新闻价值?评断的标准是什麽?只引起社会哗然,却无法改善现状?媒体的精英老板已失去制定议题,引领阅听群众的角色,反被一群乌合之众牵著走?有人甚至悲观地认为这是新闻专业体制的崩塌。

其实,这是网络时代无可避免的一个局面,只是这样的转变未必是件坏事。媒体原本以第四权自居,但随著政治与财团势力的介入,第四权已越来越难伸张,而在互联网与科技产品的无心插柳下,反而把这个第四权扩大交至平民手中,全民一同监督政府守望社会。

这是股伴随网路出现的去专家化趋势。再举另一个例子∶维基百科对大英百科全书的威胁。

只需在Google打上欲检索的字眼,维基百科完整的解释立即出现。这比上图书馆,翻阅厚重的大英百科全书,再按字母排序逐一检索来得快且方便。

创立於2001年的维基百科,以免费开放资源的概念发起了全民编百科全书的运动。撰写者的身份不限,不管你是大学教授还是高中生都可以修订线上的资料,结果吸引了全球各地人士共襄盛举。截至今年3月1日已达100万笔,而完整的大英百科全书也才收录12万笔资料;同时维基百科也提供200多种语言的服务,打破语言疆域的藩篱。

当然,大英百科全书聘请了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、佛洛伊德等权威学者来撰文,藉专家来强化百科全书的公信力,但谁又能担保专家不会出错。

英国杂志《自然》去年一项研究显示,维基百科的准确性与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可说不相伯仲。在大英百科和维基百科中各抽取相同的科学条目交给专家比较,发现共有8个严重错误,两者各占4条。

那麽如果是你,弹指一触可得的资讯,你还会去翻查厚重的百科全书吗?

网路把社会的主导权从少数的专家手中交还给普罗百姓,也让人瞥见全民作主的乌托邦梦想有实现的可能。当然,这间中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及艰巨的考验,但以目前的趋势来看,还是可以乐观以待的。而我们向来强调与时并进的政府,在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开倒车,扼杀生机勃勃的网路发展。

(星洲日报: www.sinchew.com.my/情在人间·作者∶蔡思洁·2006/08/04)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