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ly 13, 2005

人文,人之所以為人


張愛玲、朱光潛、陳寅恪及蕭伯納等名字,看起來似乎遙遠,但其實貼近胸膛,因為人文是人以所以為人的本質和內涵,也是普世性關懷。龍應台希望通過這4名和港大頗有淵源的文人,激發港大的人文成長。昨日已經刊登龍應台演講詞的上半部,今天則是下半部,期與諸君共勉之。

“宣傳共產”的蕭伯納

這時候,或許有人會說,龍應台,你太苛求了。香港是個英國殖民地,對中國文化本來就不熟悉。但是我還有另一個發現。我發現在1933年,當北京和上海各界都在準備盛大歡迎77歲的“和平老翁”訪華之前,蕭伯納先來到了香港,在港大禮堂做了一次演講。

一般坊間的紀錄說,蕭伯納不願意正式演講,只是與學生閒聊,閒聊中,蕭氏說,在大學裡,學生首先要學會“忘記”──“我們聽到、學到的東西,許多是不正確的,要引我們入歧途的。在學校必須學,不學畢不了業,但要會忘記,要將學到的東西忘記。”

可是,我又發現,1933年2月底4日,路透電的消息說,蕭伯納在香港大學演說了,而且報導的標題是“對香港大學生演說──蕭伯納宣傳共產”,中國各報都刊登了消息。

這時,我才將蕭伯納港大之行和魯迅的文章連了起來。魯迅因為蕭氏的港大演說而讚頌蕭伯納“偉大”:“但只就14日香港路透電所傳,在香港大學對學生說的‘如汝在20歲時不為赤色革命家,則在50歲時將成不可能之僵石,汝欲在20歲時成一赤色革命家,則汝可得在40歲時不致落伍之機會”的話,就知道他的偉大。蕭伯納是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他的文學作品、政治思想和對社會的介入,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思潮,是英語世界裡相當重要的一部份;我們今天1萬4千個港大學生,又瞭解多少呢?

星洲日報‧新策劃 文:龍應台


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