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0年代后期,在走出疯狂的文化大革命阴影后,中国再度政治正确地谈论发展,经济学家及官员皆把焦点集中在两个主要的经济指数∶GVIO及GVAO,即工业总产值及农业总产值。
由於工业发展对经济现代化很重要,很多报章报导都经常谈论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,犹如它已明确地显示中国经已走上了正确的轨道,经济正在发展中。
当然,中国过去奉行的是指令型经济。中央决策者决定生产什麽,生产多少,指令由上往下传给省及市政府,然后再由他们下传给各企业。在每一层级里,官员不但得保证必须达到指定的配额目标,还需要超额完成他们原有的生产目标,然后在下一年,人们就可以看到工业总产值风风光光增长的新闻。
惟一的问题就是,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,往往最后都囤积在仓库里,因为都不是民众想要的产品。一般来说,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很少。如果他们没在国营的商店内购买商品,那根本就不用买了。中国不太注重商品需多样化,或是迎合个人品味之类的问题。1979年之后,当中国开始输出商品,才开始较重视商品素质的问题。但那些不符合出口标准的商品,在国内出售时却大受欢迎。
一旦中国拥抱市场经济,她就再也不可能夸耀生产数字了。关键数字不再是生产数据,而是销售数据。中国长久以来依赖的工业总产值,已经来到终点。
现在,中国官员对另一项已取代工业总产值的数据盯得更紧。我们每年都会听到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消息。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,在过去26年来已上升到一个惊人的比率。国家总计局上个月才宣布,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.5%,目前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。
就像25年前中国估量工业总产值每年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一样,现在是重新评估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时候了。中国官员已经注意到,为了刺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,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──像空气及水源污染及生活质量、医疗制度,甚至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。
据世界银行报告,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,中国就占了16个。世界银行也估计,中国发展经济造成空气及水源污染的成本,占了国内生产总值高达8%。中国政府已通过一项环境立法,实行新的交通废气排放标准管制,告诫官员更有效地善用资源。尽管如此,当地官员知道他们获得的评价,最终还是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左右,而不是因为较有效善用资源或是成功减少污染。
由於面对资源匮乏,中国必须到世界各地去寻找天然资源,因此目前已逐渐与其他国家,尤其是美日展开竞争。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今年初接受《明镜》周刊访问时,就清楚明白地形容这种情况∶“我们使用了太多的原材料保持增长率。为了生产10万美元的商品,我们就需要比日本多7倍的资源,比美国多将近6倍,也许最丢脸的还是,比印度所需的多将近3倍。”
潘岳表示∶“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下酸雨。我们的7大河流有一半的水是完全不能用的,同时我们有四分之一的民众没有干净的饮用水。城市里有三分之一人呼吸污染的空气。”显然, 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。中国政府不应该再受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蛊惑,相反地,应该把焦点著重在13亿人民的健康及福利上。否则,到时可能已经没人有福气享受经济奇迹的果实了。(译∶蔡思洁)
星洲广场·作者∶星洲日报/专家看中国.秦家骢
Friday, August 26, 2005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